曾經見過很多施工師傅利用前天攪拌好、未利用的瓷磚膠進行施工,在這里廣州瓷磚膠廠家提醒一下,攪拌后的瓷磚膠是有操作時間的,請務必在限定時間內使用完畢。如果瓷磚膠表面已經出現結皮,那么請棄用,不允許重新加水攪拌再次使用,否則容易出現粘結力差而掉磚的情況。
瓷磚膠攪拌好之后,我們就要進行下一道工序——上漿。大家可能會說,不就倒漿貼磚,有什么技術難點的,沒錯,操作其實很簡單。但是相對于以前使用水泥砂漿時直接倒漿一抹一貼,還是有一定講究的,這就相當于大壺茶和功夫茶的區別。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看師傅貼磚的手法就能判斷是不是瓷磚膠粘貼熟手。瓷磚膠上漿也可以算是一門藝術——工匠的藝術,必須雙面上漿,即瓷磚膠背面和基層都要同時上漿。
首先可以用齒型刮板的直邊在瓷磚背面和基層刮一層薄薄的膠泥,讓瓷磚膠與瓷磚和基層進行充分接觸,然后再倒膠泥,并用齒型刮板進行梳理齒條,需要注意的是梳理后的齒條必須是連續均勻的。
瓷磚膠梳理齒條的時候需要注意根據瓷磚的尺寸和基層情況選擇合適的齒型刮板型號。在梳理齒條時,齒形刮板與上膠平面是需要一定角度的,一般控制在30至45度。角度太小刮出來的膠條會過低,后期貼磚容易因為膠料過少而出現揉壓不充分,而造成局部空鼓的現象。而角度太大,則會增加用膠量,不利于薄貼工藝,操作也不便。
那瓷磚膠的雙面上料和梳理齒型之后還要注意其他技術要點嗎?答案是有的,那便是揉壓。
標準的揉壓動作,是把瓷磚貼到基層后,正向按壓瓷磚并且上下左右移動,移動距離根據瓷磚的大小而定,在揉壓的過程中,使漿料充分填滿磚背和基面之間的空間,排出空氣。只有經過充分揉壓,才能讓雙面的瓷磚膠進行充分的接觸,形成一個整體,這也有利于排除瓷磚膠中間的空氣,有效保障后期的滿漿率,減少空鼓,提高貼磚安全性。
如果瓷磚尺寸較大時,可以借助吸盤吸住瓷磚進行揉壓動作,在揉壓過程也可以直接使用電動振動器進行輔助揉壓,需要注意的是用振動器輔助揉壓時順序必須是由內向外,這樣有利于空氣排出,從而提高滿漿率。
那什么是滿漿率呢?滿漿率可以通過觀察預估,在常規貼磚工序中,一般在貼完一排磚或者一面墻時隨機拆下一塊磚檢測滿漿率。如果拆下來的磚完全看不出原來的齒條形狀且呈現倒刺,則說明滿漿率基本達到100%。如果原先瓷磚膠齒條還能清晰呈現,說明該部位瓷磚膠不滿漿,意味著后期會存在空氣和空隙。
貼好磚后敲擊瓷磚表面,就會通過聲音顯露出瓷磚膠不滿漿、存在空隙的地方,即瓷磚空鼓,嚴重時會導致瓷磚膠與基層或者瓷磚膠與瓷磚之間逐漸出現分離的情況,也就是從瓷磚空鼓演變為瓷磚脫落。
首先跟大家強調下瓷磚施工結束后是要進行成品保護的。由于瓷磚膠凝固是需要時間的,在凝固前禁止出現移動和震動情況,也禁止踩踏,以免瓷磚出現偏移,從而造成空鼓翹角的情況。
如果使用了找平器進行找平留縫,那么需要在瓷磚膠干固后才可以打掉底座。此外填縫工序必須在瓷磚膠干固后進行,一般至少要在貼磚完成3天之后。
而瓷磚膠施工驗收則一般為貼磚完成之后的一個月,包含表觀和質量兩方面。表觀驗收,包括磚面平整度、磚縫大小、瓷磚間高低差等;質量驗收則為空鼓檢測和拉拔測試。空鼓檢測,是用空鼓錘對磚面進行敲擊,若出現清脆而稍微帶有回響的地方就是空鼓處。拉拔測試一般用于有驗收要求的工程,利用專業拉拔儀器進行測試。
以上就是廣州瓷磚膠廠家德安密的詳細介紹,如果想了解更多資訊,可以關注德安密防水,廣州瓷磚膠代加工就找德安密。